工商時報【本報訊】

由公共電視等6家國內媒體共同具名主辦的「2012年總統選舉電視辯論」,連續3個周末針對3組總統和副總統參選人,分由媒體代表與公民團體代表參與提問,已於昨天圓滿完成3個回合的論辯。儘管受限於電視論辯的時間限縮,不論提問人或參選人都有無法暢所欲言、欲問的缺憾,但是客觀來看,這一次的「2012年總統選舉電視辯論」,包括參選人與提問人的總體表現,相較於往昔,其實是瑕不掩瑜大有進展。也意謂著台灣民主政治的實踐,透過逐次的運作,已經漸趨穩定成熟,而這份成績,應屬台灣全民共同的努力。

檢視本次3回合的電視辯論,第1回合的主題聚焦於總統參選人國家大政方針的申論與接受媒體代表的質問,第2回合則針對3位副總統參選人進行檢測。然而最具懸念效應的,無疑當推昨天所進行的第3回合由3位總統參選人面對12位不同領域的公民團體的提問與回應。在前後將近3個小時的申論、問答、交互詰辯及最後陳述過程中,我們看到3位總統參選人,以及12位NGO代表的問答過程,欣見理性勝過感性。原本外界擔心這些NGO代表或者會過度強調突出自己所代表團體的單一價值,讓3位總統參選人陷入單一價值的民粹陷阱,乃至於展現情緒性的慷慨陳辭,致使總統參選人必須隨之起舞。然而綜觀整場辯論,12位NGO代表的陳述並未採取激情訴求的方式,客觀顯示台灣公民社會團體成熟的面相。同樣的,3位總統參選人的答覆回應,也許未盡如提問人的期待,但大體上他們也未顯示為討好這些特定族群而輕率濫開支票承諾的舊習。兩相對應,綜合顯示的圖像乃是台灣多元社會與政治人物愈趨成熟理性的風貌,自然值得大家珍視。

進一步檢視昨天12位公民團體代表的提問,涵蓋的主題包括健保醫改、消費者權益、國家人權、農業政策、環保議題、司法改革、租稅公平、婦女權益、兒少權益、教改議題、勞工權益及居住正義等,無一不是台灣深化民主法治,落實主權在民所必須面對處理的課題。3位總統參選人不管是實問虛答或者描繪願景,未來無疑都將被檢視,也具體而微呈現身處多元價值並陳的今天,今後的當國者都必須給予足夠的重視而不能有所偏廢。

然而談到台灣社會多元價值的面向,所該關心的自然不止參與提問的12位NGO代表關切的議題而已。事實上,主辦單位此次邀請這12個團體代表提問,未獲邀請的諸如原民團體,乃至客家、新住民等自然也就成為遺珠之憾。而在強調重視社會公平正義的今天,這些不同的聲音以及背後所代表的團體,自然成為3位總統參選人美麗的負擔。

拉高層次來看,總統參選人重視與滿足內部多元社會不同價值取向團體族群的需求,其實只能算是做好了基本工而已。做為台灣未來4年的國家領導人,除了要照應可能的內憂之外,更不能無視外部環境變化可能帶來的衝擊與機遇。愈來愈多的國人已經意識到不論是全球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衝擊課題,或者是經貿全球化後接踵而來的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即使事不關台灣,但我們卻無法免於受波及,如何應對,如何化危機為轉機,在3回合的電視辯論中,3組總統、副總統參選人的言談立論,何者較具可行性,而非淪於口號空談甚至避而不談,自然是重要的評價指標。

同樣不容忽視的,則是如何面對處理有關兩岸互動的議題。這個議題在台灣由於夾雜了主權、統獨、族群等認同課題,其實是既敏感又具有高度爭議性。然而必須指出的是,不論喜不喜歡,兩岸從1987年恢復交流以來,經由一次次的演化轉進,再加上這20多年來中國經貿實力的持續成長,今天的兩岸關係不只呈現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交錯共生結構,大陸尚待開發的內需市場以及蓄勢待發的社會轉型,更是台灣面對世變日亟與風險難卜下的另類避風港與選項。從而,做為未來4年的國家領導人,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兩岸關係,掌握機遇創造雙贏,又將如何安內攘外,許2,300萬人民以一個可欲的未來。昨天的第3回合電視辯論,兩岸議題雖少提及,但全民對未來當國者的檢測,又豈能缺了這一項。

猶記得3周前的第1回合電視辯論,透過網路直播,讓對岸眾多網民對於台灣的民主實踐有了初體驗的驚豔。昨天的第3回合,呈現的是由12位NGO代表不同面向的議題關注,針對大陸網民自然又是一次震撼教育。處於今天的資訊化時代,台灣的真我一覽無遺,既值得珍視,更不宜故步自封。台灣的相對優勢與信心來自於台灣的多元開放,寄望多元的公民團體一同導引護持台灣走向更具競爭力與活力的新境界。






熱門關鍵字: 免費A片 線上A片 自拍A片 lv, gucc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ping8877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